我國目前面臨著從“高碳到低碳,低碳到無碳”兩條腿并行的巨大壓力。究其原因,我國還沒有完成從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的一次能源轉型,目前能源消費中60%仍是煤炭,而全球其他主要國家已經完成了由高碳到低碳的轉型。因此,現階段,其他國家的轉型目標是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實現由低碳到無碳,而我國是既要實現由高碳到低碳,又要同時實現由低碳到無碳。
對此,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通過能效提升嚴控煤炭消費量,同時優化能源結構。理想的能源結構是非化石能源占比50%,天然氣占20%-25%,油氣占比為35%,煤只占到10%-15%。就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來說,無疑還有著巨大差距。
在我國能源低碳轉型壓力巨大的情況下,目前我國實現能源結構優化還面臨著用煤反彈、清潔能源發展緩慢、政策機制不健全等多重挑戰。
清潔能源可持續開發能力有限也是我國實現能源結構優化的挑戰之一。目前我國能源低碳發展的諸多瓶頸并不在技術,而在于體制本身,目前我國能源的投資回報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都存在問題,現階段必須深化改革。
要實現能源轉型,降低煤電利用小時數,就要解決轉型成本如何分擔、轉型措施是否到位、地方財政來源以及是否有足夠資金進行青年職工的轉型培訓等問題。對此,我國能源政策制定和實施應該在能源轉型的大框架下去考慮,應符合能源轉型的邏輯、方向和要求